關(guān)于這個第一首,我認為(主要是感覺、推想)其中脈絡(luò)是:法身,報化身,及眾生我執(zhí),這三種不同境界。
有一魚兮偉莫裁,混虛包納信奇哉,能變化,吐風(fēng)雷,下線何曾釣得來。
混虛包納 相應(yīng)于“法身” 能變化,吐風(fēng)雷 相應(yīng)于“報、化身”,及種種神通、能力、功德、境界之類 下線何曾釣得來 佛的法報化身不是世間人觀念中“我”及“我所”的境界,所以世間人用“我”和“我所”的局限化的觀念是追求不到的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二首 似乎主題是禪定
千尺絲綸直下垂,(止) 一波才動萬波隨,(觀) 夜靜水寒魚不食, 滿船空載月明歸。(空明)
藏傳佛教諸宗派中有很多關(guān)于“空明不二”,或一些與“空明不二”有近似性的觀點,是屬于重要宗義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前我也沒想過這樣解釋這兩首詩,是因為現(xiàn)在一句一句分析,才發(fā)現(xiàn)其中似乎有這些脈絡(luò)。
|